1987级化学专业校友--万建军
2013-03-17 00:00:00 来源: 浏览:

2005年9月23日,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新闻——《国务院国资委面向全球招聘中央企业负责人集体谈话》。在这次新聘的央企负责人集体亮相时,一位年轻的央企副总立即引起了媒体的关注。当记者紧追不舍地问他“你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央企副总,有什么想法”时,他却谦虚地一笑,说:“这次能在众多优秀竞聘者中取胜,我觉得是我的机好,是国家开放性选拔干部的机制好,并不能代表我比别人强多少……”

这就是俊杰风范。这位年轻的央企副总就是新聘任的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万建军——一个只有38岁却已经在众多的危机之中创造制胜机的良才人杰!

湖北文理学院走出来的青年才俊

湖北枣阳,人杰地灵。家乡的灵气带给了万建军聪颖的才智,也造就了他坚韧的毅力。1970年,刚满3岁的万建军就经历了一次“文化大革命”的“洗礼”,小小年纪就跟随父母颠沛到老家河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在那里,他饱尝了世间的艰辛,也正是那段时光使他受到了人生的磨砺。

宝剑锋从磨砺出!万建军经过艰苦的磨砺,练就了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,越来越走向成熟。

十年浩劫过后,他随父母落实政策回到湖北枣阳。1987年,他考入襄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学习。

学校地处古隆中,是三国时诸葛亮躬耕之处。在这卧龙藏虎之地,万建军一踏进校门,就感觉到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扑面而来,他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仿佛被浸泡在激情里。“毕竟是高等学府啊,校园的环境无不催人奋进。”万建军由衷地发出感慨。

有一次,化学系选拔系学生干部,系辅导员说:“对每一位化学系学员来说,机都是均等的。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握好机,把它作为你们竞技人生的第一步,认真对待。”“是啊,人生有机遇,机更难得!”万建军咀嚼着辅导员的话,沉思着:人生就像赛马,靠实力也要靠机,抓住了机就抓住了人生的缰绳。本来就没打算参加竞选的他,在辅导员的动员下,忽然想起了歌德在《浮士德》里的一句话:善于捕捉机者为俊杰!

于是,他从一个旁观者来到竞选的前台,毫不犹豫地参与竞争系宣传部长的职位。成功之后,他更进一步懂得了:危机和机并存,只有在危机中捕捉住机,才能走向成功!这次,他真正尝到了抓住机的甜头。

1990年9月,万建军满载着学业的丰收果实走向了社。在枣阳市化肥厂,他凭借在师专化学系打下的坚实基础,加之勤奋、向上、不畏艰难,先后担任办公室秘书、生产调度,1991年3月被选调到枣阳市经贸委工作。

在经贸委工作期间,又因德才兼备,先后担任了经贸委团委书记、企业管理科科长。

就在他工作得心应手、事业稳步发展之际,他的人生又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……

善于在危机中捕捉机的人

1998年,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枣阳市三家企业改革脱困。所谓“脱困”,实际上就是急需解困,因为这三家企业包袱沉重、危机四伏。尤其是“脱困企业”之一的盐硝厂,更是困难重重,举步维艰。解困要解决根本!枣阳市委、市政府重拳出击,决定调整脱困企业的领导班子,选派得力的将才到这三家企业担任厂长。

盐硝厂是个老大难企业,问题最多,积重难返,当时是市政府领导最大的一块心病。派下去的人一定要具备力挽狂澜的魄力,细致入微的耐力,把握政策的功力,坚忍不拔的毅力。谁能担此重任?市委领导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年轻有为、刚柔并济的万建军身上。

时任经贸委企业管理科科长的万建军,虽然还没有显赫的业绩,但在企业管理中,他的才华已经初现端倪。

领导跟他谈话,直言不讳:“市委这次让你到盐硝厂当厂长兼党委书记,责任重大啊。盐硝厂现在就像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,你这把火如果点好了,火药桶就是五彩缤纷的大礼花。点不好,就是一个炸药包,不仅毁了企业,连你自己也……”

万建军深知利害,可他没有退却。他已经是受党教育7年的党员了,在关键时刻,该冲上去时坚决不能退下来。这一点,他心里最明白。

万建军从丹田处深深地运了一口气:“成事在天,谋事在人。请组织放心,我一定与盐厂同生共存!”他无所畏惧,气冲霄汉。

1999年2月,春节过后,万建军走马上任了。

盐硝厂是1987年建成投产的老厂,年生产能力只有5万吨精制盐,而且主要生产设备都已超过了服役年限。再看看那些锈迹斑斑的老设备,运转起来像老牛拉破车一样摇摇晃晃,到处都存在安全隐患……进厂的第一感觉就让万建军挨了当头一棒:这样的条件怎么生产?一丝沉重而郁闷的情绪在他心里突然一闪。

“组织上就是安排你来解困的,遇到困难就郁闷,那你来还有什么意义?”万建军自嘲了一下,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带着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找同行们学习取经去了。经过和专家探讨论证,结合企业自身实际,他确立了走技改扩能、滚动发展的经营之路。

扩能就要改造,改造就得投入。当万建军找到财务科长做资金预算时,财务科长却哭丧着脸说:“万厂长,实在没有钱呀。现在我们欠银行1400多万的贷款,无力偿还,人家已经起诉我们了。”

企业竟困难到这种地步!万建军无奈地摇了摇头,没吱声。他在心里盘算:工厂要筹措资金技改,银行要追着屁股讨债,如果不解决银行方面的问题,就是筹措到资金也被银行截留,技改不成,企业就没法生存发展,工人就没有饭吃。

于是,他亲自找农行和建行领导:“我今天是替盐厂的400多名工人向你们讨饭来了。”老熟人相见,何出此言?行领导也道出了一大堆苦水。万建军当即表态:“你给我两年的时间,到了第三年,除了按期付息,归还累欠利息,另外再还30%以上的本金,我说到做到。”

行领导了解万建军的为人,为他的真诚所打动,当即表了态:“为了你的这句承诺,我甘冒风险为你担保,保证在两年之内不催你还本金。”

君子一言九鼎!万建军赢得了喘息的机就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,他一边组织人员加紧催收货款,一边亲自到外面赊购设备和材料。通过技改,产能突破了8万吨。

技改完成了,产能扩大了,可万建军的眉头又开始紧锁起来。虽然国内食盐市场按国家计划调节,但全国产大于销的局面十分严峻。望着那1万多吨的库存盐,万建军夜不能寐。销售危机又成了他的心病。也难怪,一个年生产8万吨盐的企业,仅靠省内2万吨的食盐计划,能不危机吗?

万建军没有被计划的绳索束缚住手脚,他坚信:危机之后,机就在眼前。于是,他又带着销售人员奔赴全国各个销区,钻计划,抢市场。

春节到了,他带着销售员冒着零下20℃的寒流,还在东北三省争取食盐计划。精诚所致,金石为开。他们的真情,终于换来了东北三省的4000吨食盐计划。

4000吨,这可是省外净增的计划呀!万建军站在北国冰冷的雪地上,周身热血沸腾。
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!他就这样凭借一股子拼劲、钻劲和挤劲,找销区的领导要份额、争计划,新开发了贵州、浙江、陕西、山西和东北三省的市场,当年就消化了全部库存。

脱困企业真是积重难返。生产和销售问题解决之后,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。

由于内设机构杂、冗员多、扯皮推诿、效率低下,职工很有意见。职工是企业的主人,职工没有积极性,企业就没有活力。于是,万建军用了两个月时间,深入调查研究,广泛听取意见,立足企业实际,主持完成了近5万字的《内部经济管理考核细则》。

2002年初,他决定进行一次机构及人事机构制度改革,对内设机构进行精简和撤并,实行“六部三科四车间”的责权明晰、岗位多能、一岗多责的新型管理格局。同时,对人员实行竞聘上岗、定岗定薪。

国有企业,人的问题历来都是最敏感也是最棘手的问题,像“马蜂窝”一样,弄不好惹蜂蜇身。可万建军硬是以他超人的魄力和坚韧的毅力,凭借雄厚的政策实力,讲究策略和方法,使后勤管理人员一下子精减了20%。人们开始惊叹: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竟没引起一点波动和混乱,像一阵微风吹过,风平浪静。

改革出成果,考核出效率。人事机构改革后,干部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工作效率一度大幅提高,职工“爱岗敬业,视厂如家”的文化理念渐渐形成。
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枣阳盐厂的改革立即引起了市委、市政府的重视,改革经验很快在全市企业中推广。

此时的盐厂可谓“歌舞升平”了。然而,未雨绸缪的万建军又开始琢磨着新的问题:虽然经过两年的努力,补齐了以往拖欠工人的工资和养老金,但是住房紧张势必要影响职工们的情绪,尽管目前这种情绪还没凸现,时间久了难免挫伤其积极性。

万建军召开领导班子,专题研究解决职工住房问题。听到消息的职工无不欢欣鼓舞,在他们的记忆里,像这种专题研究职工住房问题的议还是第一次。厂里决定拿出一部分钱,让职工们自己再集一部分,最后兴建了一栋40套单元楼,同时对原单身楼进行了单元式改造。当那些没有住房的职工们搬进新居时,一个个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。职工安居了,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了,企业的人气也聚起来了。

2002年,对于万建军和盐厂来说又是一个关键年份。盐行业已经明确规定,取消10万吨以下食盐定点生产企业。他们历经艰辛技改扩能刚达到近10万吨的规模,一旦被取消,工人怎么生存?

是危机也是机遇,只有在危机中捕捉机才能起死回生。危机之时方显出俊杰本色,万建军当机立断,心一横,将企业产能再一次扩大到15万吨。

产能扩大后,万建军面对激烈竞争的盐业市场形势,积极调整营销策略。这一年,仅工业盐销售就增加到5万多吨,精制盐也达到近7万吨,实现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,货款回笼率达到95%。

枣阳盐硝厂终于在逆境中摆脱了危机,在困境中求得了发展。昔日的脱困国有企业一跃成为枣阳市骨干企业、纳税前3名的大户企业。善于在危机中捕捉机的万建军,这位力挽狂澜的风云人物,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枣阳市优秀企业家、优秀党务工作者和纳税先进个人。

在大舞台上尽展大将风采

思想有多高,舞台就有多大!2003年下半年,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,盐硝厂作为地方小型国有企业应向何处去?这个重大问题一直揪着万建军的心。当时,异声鹊起。有人主张私人买断,有人建议投靠大企业集团,也有人主张合资重组。一时间,众说纷纭。

关乎着企业命运和前途的大事,万建军不能不慎重,也不能不从长计议。他和领导班子多次商议,并认为:私人买断,走民营化道路,作为企业领导者来说省事了,担子轻了,责任也小了,但这只是购买人攫取超额利润的短期行为,与职工的根本利益相悖。只有加入盐业集团,在发展中得到政策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,企业才能持续快速发展。

万建军心里装着员工,所以想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他想争取省盐业公司和中盐总公司投资控股,共同组建一个新公司。这可是一个战略性的设想。

2004年新年刚过,万建军就向枣阳市委、市政府提交了一份书面报告,力陈利弊。报告立刻得到了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。于是,他又马不停蹄地上北京、下武汉,争取省盐业公司和中盐总公司的支持和认可。

这是怎样的谈判过程啊!那些日子,他为了企业的命运和职工们的利益茶饭不思、夜不能寐。头发急得白了一层又一层,就连正常的星期天也不曾陪同妻儿过上半天。

2004年2月,他送病重的母亲住进了医院,却抽不开身去陪伴老人。那些天正是他与省盐业公司磋商的关键时刻,母亲病情加剧,怕影响他的工作,家人一直瞒着他。

3月2日,他赶到襄樊向正在襄樊开的省盐业公司领导汇报企业改制重组工作。这时,他接到家里电话,告诉他母亲病危,要他马上赶回去。一汇报完工作,他就立马往回赶。当下午从襄樊赶到医院时,母亲已经在半小时前带着期盼走了。仅半小时之差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,万建军的心疼痛难忍!已经愧对了亲人,决不能再愧对了员工。万建军把悲痛藏在心里,他要以更大的努力带领企业加入大集团,带领员工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
2004年9月8日,由中盐总公司投资控股、省盐业公司和枣阳市政府参股共同组建的“中盐枣阳盐化有限公司”正式挂牌成立。企业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
昔日的枣阳盐硝厂从一个濒临倒闭的脱困企业走出危机,到加入大集团公司,这一步一步的艰难跋涉,都浸透着万建军的智慧和胆略。

2005年,万建军再次捕捉到了机,在国务院国资委面向全球招聘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中,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一举摘取了中盐总公司副总经理的桂冠。9月23日,被任命担任中盐总公司副总经理,成为中盐总公司(前身为国家盐务总局)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。

在中盐这个大舞台上,万建军兢兢业业、恪尽职守,很快进入角色,创造性地打开了工作局面。他常常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,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,在分管的生产、安全、科技、技改等工作上充分体现了他“真抓实干,务实创新,忘我工作”的优秀品质。

2006年,为了整合全国盐行业质检资源,加强食盐专营的质量检测监督工作,他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汇报,并紧锣密鼓做好各项基础工作,终于在当年9月被国务院认证委批准,成立了“国家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”。2007年,他负责组建的“国家盐业标准化委员”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,他受命担任该委员的常务副主任。

往往成全执著追求者。由于万建军对事业的执著追求,业绩突出,2007年又被团中央、中华全国青年联合增补为全国青年委员。

任重道远,居安思危!万建军从不满足现状,他仍然在不断地拼搏,不停地进取,在事业的长河中精勤不懈。

】【 打印    收藏关闭
上一篇1990级化工专业校友--王宇

最新内容

热门内容